一、头脑精明府,一日三除百病
中医网(据春秋战国时期撰写的中医古典文献《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 )认为,诸阳之气皆在头,诸髓之精气皆聚脑,头为精明之府。 也就是说,人体的精明活动,完全靠人体天生和后天的精气来维持。 一旦发生病变,颈部下垂,无法抬起,出现双眼凹陷无光的精神衰微。
现代中医研究认为,人体重要的十二经脉、四十多处大小穴位,以及十几个特殊刺激区均聚集于头面部。
头顶中央(即刘海后5寸和刘海前7寸处)有百会、四神聪、上星、头维穴,项后枕骨有风池、哑门、医明、玉枕、挑风穴,双鬃有太阳、率谷穴,额前有印堂穴。 用梳子代替小银针对这些穴位和经脉进行针灸按摩和刺激,可以疏通十二经脉,促进大小血液循环,畅通气血,调节大脑神经功能,增强脑细胞新陈代谢,延缓脑细胞衰老,增强记忆力,清醒大脑起失眠烦躁、三叉神经痛、偏头痛,以及清耳等多种作用,也可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因此,也有人主张,一天梳500次以上并不讨厌。 据说早上起床后梳,中午休息后梳,晚上休息前梳,每次2分钟梳60-100次为宜。 经常梳头会使脑子变得干净,变得有精神,睡得很好,白发变黑,食欲增加。 由此可见,勤梳头是保护人体精、气、神的最简单、最经济的长寿保健方法。
二、足有第二心脏之称,经常摩擦涌泉以保持健康
足部是三阴交的开始,三阳交的结束,穴位多,位置低,血液少,被称为第二心脏。 人的脚上有26根骨头、19根肌肉、33个关节、50根以上韧带、50万根以上血管、4万根以上汗腺。
祖国医学认为,足60多个穴位与五脏六腑12条经脉密切相关,被相关全身脏器的反射区覆盖。 但由于足部距离心脏较远,抵抗力低,是人体的主要弱点,易寒湿邪气,是否健康,与足部健康关系极大,足部保健比其他部位尤为重要。
历代医家认为,足部健康和全身健康最重要的方法是揉涌泉穴,即足中心的凹陷。 据针炙经典文献《灵枢本输》记载,涌泉属足少阴肾经,肾出于涌泉。
寓意为:肾经之气如井涌,自此源源不断,长期不间断,常泡后揉此穴,既可平衡温补肾经、益精填髓、舒筋活络、阴阳,又通心肾、通心能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暖身,缓解肌肉紧张,消除各种疲劳,解肝明目,清肺,祛风除湿,助消化,通大便,止泻; 同时可治疗顶痛、疝、肾炎、性功能低下、小儿抽搐、失眠、高血压、冠心病、心悸、咽肿、脚裂、老年性四肢麻木等数十种疾病。
因此,涌泉穴被中外医学权威誉为健身之穴。
三、一天吞三百口唾液,一生活到九十九
中医网站唾液,即唾液呈半透明液体状。 《辞海》解释说,唾液腺分泌的液体和口腔壁许多小腺分泌的粘液,在口腔内混合形成唾液。 正常成人每天分泌唾液1-1。 五升。
检测分析显示,唾液中含有水分、酶、尿素、维生素b、蛋白质(粘蛋白、球蛋白)、有机物、氨基酸、硫氰酸盐、碱性离子和钠、钾、镁、钙及淀粉酶、麦芽糖
壁涌出后,经舌根、咽喉、肺回肝,入肾经,存丹田,化津还丹,而后精气。 具有补脾健胃、濡穴、润四肢五脏、强肾补元、滑关节、补脑髓的作用。 唐代医家孙思邈提倡早漱津令满嘴吞咽,干隆帝也总结了津常咽养生的秘诀。
现代医学认为,唾液具有快速止血、柔和收缩血管、溶解细菌、杀灭微生物、磨齿强肾、抗病毒、助消化等功能。 近年来美国学者发现唾液中含有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和皮肤表皮细胞生长的神经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 日本食品研究所发现唾液可以清除氧气和食物产生的对人体非常有害的自由基,最宝贵的是唾液有很强的防癌效果。
佐治亚大学医学院的专家研究表明,高致癌的肌钙蛋白毒素和3.4--苯并比和亚硝酸盐在与唾液接触30秒后消失,建议每顿饭嚼30次。 因此,古今中外养生学家都将其称为华池神水、金浆、金津、玉液、玉泉、甘露、洗剂、天然抗癌药物等。
所以,一天吞下三百口唾液,一辈子活到九十九,这不是一个奢侈的故事。
四、朝暮敲三百六十,七老八十不齿
叩齿是指用上下牙齿有节奏地敲击的自我保健法,俗称叩天钟。 据清代尤乘的《寿世青编》记载,牙齿是筋骨多余的,应该经常敲击,活动筋骨,使身心清爽。
中医经典《类经》说“肾主骨,牙者骨之余也”。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长骨髓,肾气旺,牙齿更长。 也就是说,人体骨骼体质依赖于骨髓的营养,骨髓是先天性的本肾精所化生。 肾精衰少,不能充分滋养骨髓,代表肾标准,骨本牙生长迟缓,新陈代谢功能下降,松弛、质蚀、病变、脱落。
现代医学也认为,频繁敲牙,不仅能提高肾固精,平衡阴阳,畅通局部气血运行和经络,维持和增强咬肌和牙根部的整体功能,而且能延缓老年性机体萎缩导致的凹口塌陷最重要的是,频繁拍牙还能充分有效地增强牙周粘膜组织纤维结构的韧性,提高牙齿的抗龋和咀嚼功能,促进口腔、牙床、牙龈和牙齿整体血液循环,增加唾液分泌量,改善并及时充盈其中的组织营养,增强牙齿抗病抗菌能力
民谚朝暮敲三百零六,七老八十牙不掉就是这个意思。 具体做法是:精神放松,口唇微闭; 心连心,默念叩击; 先敲磨牙,再敲门牙; 轻重交替,节奏一致。 结束时,用赤龙(舌头)搅拌大海,漱津均吞法则会有效果。
五、人肾气通耳,牵拉推拿强身
明朝李中梓的《医宗必读》认为,人体的先天之本在于肾。 肾源强度与双耳密切相关,具有极其重要的内在联系。 中医经典《灵枢口问》、《灵枢脉度》、《寿世青编》、《外台必要》等书也是侧耳者宗脉的聚集地,有肾气通耳、肾窍通耳、周身气通耳之说。
显然,古人不仅强调肾耳合一,相互作用; 肾主内、耳主外; 耳为肾唯一上外知,耳健为肾通; 肾气充足,肾精盈盈,听觉敏锐,绣花针掉下可闻其声。
耳出保健法的操作方法为:右手绕过头顶左耳14下(右手绕过头顶左耳向上提),左手绕过头顶右耳14下(即左手绕过头顶右耳向上提)。
该法简便易行,效果良好,再辅以推、擦、揉、点、捏等手法,可强身健体、养肾。 现代医学认为,耳内49个穴位及各部位与体内五脏六腑等器官及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密切相关,表现为缩小的人体形态。
临床实践证明,采用牵拉、牵拉、推、擦、揉、点、捏等手法,实际上无异于对双耳进行特殊的物理刺激和针灸治疗。 如果长期不中断,不仅具有良性振动体位、活跃空气反馈刺激、疏通十二经脉、加速血液循环、五脏六腑、健脾胃、补肾元和平衡阴阳、除邪、清肝明目、消除疲劳安神、增强新陈代谢等功能,还能促进胆汁分泌,促进胆道提高免疫力,调节肝脏抗病毒能力,对肝炎的康复有一定的帮助。
总之,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长寿的奇效。
六.夫妻间拍肩膀,治愈疲劳,防癌
拍背是一种古老而又令人牙齿松动的健身方法,蒲松龄在《聊斋志异》梅花女性中有记载。 同时握着手指精细地拍了拍,摸起来像团子一样,身体光滑,说不出话来。 骄傲到腰部,嘴巴和眼睛都很在意; 到了股票上,沉沉地睡去。
背部有几十个重要穴位,拍击背部刺激穴位具有反射性刺激神经系统,特别是良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平衡的作用。
其功能之一是舒经活络,活血通络,放松肌肉,有助于预防腰酸背痛和腰肌劳损;
二是促进血液循环,调节神经功能。 光天化日之下清醒人的头脑,振奋精神; 睡前拍背可以安心入睡,对预防失眠有很好的疗效;
三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防止癌症和抗癌。 日本学者发现,频繁捶肩膀能促进脑腺肽的分泌,脑腺肽具有较强的抗病毒、抗毒素、抑制细胞变异的作用,因此能有效增强人体免疫力和癌症抗癌。
拍打背部的方法通常有两种。
拍法,即虚掌敲击; 打击法,即虚拳击打。 虚,也就是轻。 手法要均匀,弹性要用力,每天一次就可以了。 每次拍背部50-60次。 方便起见,拍肩膀宜在夫妻间进行,每晚睡觉前,互相拍肩膀,以利双方。
七、每日百次揉腹,通气血,益神元
一种养生保健法,包括腹壁、腹腔、内脏,通过揉腹,即手摩擦胸部和骨盆。 祖国医学认为,腹是人体五脏六腑的官城、阴阳源。
据金代李东垣《脾胃论》记载,强迫劳动导致脾胃失健,脏腑经络,四肢百骸,其滋养短,形成内伤。 明朝李中梓的《医宗必读》也说脾(胃)是后天之书。 脾胃居中,吹入四方,被认为是心、肺、肝、肾四脏粮源,主要运化水谷精微,统摄精血神液填布全身,常强健五脏六腑。 揉腹,可以调理脾胃。 通气血,培神元,又通上下,可分阴阳; 旧生新,清脾化痰; 涂肾精,补五脏; 祛除外感诸邪,清内伤百病。
现代医学认为,揉腹不仅具有强健脾胃、胃肠和腹壁肌肉、促进大小周天血液、加快淋巴液循环和胃肠蠕动的功能,而且能治疗中老年性便秘、胃肠溃疡、周期性失眠、前列腺炎、肾炎、疝、遗精、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肺心病尤罕见的是,揉腹能促进腹壁脂肪的自我收缩和减少,是有效的减肥法宝。
推拿腹法,以《延年九转法》介绍为宜。 首先在右手大鱼之间顺时针揉胃瘨部分130次,然后降至肚脐周围揉120次,左手全掌揉120次,最后反方向反复。
或沿腹部周围,从右下向上,接着向左,从左上向下,正向推拿。 揉的次数因人而异,没有必要讲究。 腹部藏于五脏,经络甚多,除饱食饥饿难行外,腹部有炎症、阑尾炎、肠梗阻、急性腹痛、内脏恶性肿瘤等,最好不要揉腹。
八.瘦身健康助血、疏懒效果最佳
有一句卑鄙的谚语说懒汉挺直腰,其实这是传统的偏见。 挺直是指伸脖子、双臂抬高、呼吸扩胸、伸腰、活动关节、放松脊骨的自我锻炼。 唐代思邈常说:血是不
运气是万病生。 如果身体血液循环不畅,或者不能正常提供各部位所需的营养素,就可能出现精疲力尽、气促、精神病像。
现代医学认为,人体血液循环是通过心脏和肌肉的收缩来完成的,特别是远离心脏的静脉血管,必须通过肌肉的收缩来加速血液向心脏的逆流。 伸腰时,人体自然形成双手抬高、肋骨抬高、胸腔扩大,加强膈肌活动,形成深呼吸姿势牵引全身,引起大部分肌肉收缩,使淤塞血液回流心脏,从而达到加速全身血液循环的目的。
懒汉挺直腰的好处是,可以把脖子上的血管舒服地输送血液到大脑。 大脑获得充足的营养,消除疲劳,打起精神; 能拉伸全身神经肌肉,促进身体平衡; 能增加吸氧量,排出更多二氧化碳,促进机体新陈代谢。能消除腰肌过度紧张,防止腰肌疲劳,及时纠正脊柱过度向前弯曲,保持健康身材。
九、合谷内关足三里日再健全身体
足三里穴位于膝关节外膝眼正下方4个横指,为足阳明胃经主穴,具有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松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针灸能刺激足三里穴,增强多种从x线钡餐透视可清晰观察到胃肠蠕动强而规则的消化酶活力,增加食欲,帮助消化,增强大脑功能,改善心功能; 增加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和内分泌激素含量,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对胃痛、呕吐、便秘、腹泻、肝炎、胆囊炎及高血压、下腹痛、瘫痪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靠近第二掌骨桡侧。 主治头痛、面瘫、五官疾病、高热惊厥等。 内关为足厥阴心包经要穴,臂横肌上2寸,介于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主治心悸、高血压、癫痫、哮喘、胃痛、恶心、呕吐等。
足三里、合谷、内关是历代医家强身治病的三大要穴。
近年来,我国学者发现,按摩这三穴,对全身的神经、肌肉、组织、脏器起到明显的兴奋作用,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其效果是任何体育运动都无法比拟的。 具体方法为: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合谷、内关穴每日一次,每穴5分钟,每分钟1520次。
十、日摄谷道百遍,治病祛病延年
谷道,俗称肛门。 一撮,也就是可以缩短。 通俗地说,就是做缩肛门的动作。 唐代医家孙思邈非常推崇这部法律,在《枕中方》一书中,谷道宜忠告人们多拍。 我们认为肛门周围的肌肉要间歇性地处于运动状态,以保养健康身体,特别是对痔疮的防治特别有效。
现代医学也认为,包括大肠在内的肛门及周围的肛门抬高肌和肛门括约肌至少每天约每12分钟间歇收缩100次。 大便后应立即做提肛运动,提肛时间延长至23分钟。 这既有利于肛门外括约肌功能的快速恢复,又能预防外括约肌破损和大便失禁等疾病。
研究表明,每日百次谷道最大的作用是促进肛周血液循环,预防静脉淤血及引起的内痔、外痔、肛裂、脱肛、肛门湿疹、便秘、慢性肠炎等,同时冠心病、高血压、下肢静脉曲张、肛周炎症、肛周皮肤损伤摘谷道的具体做法古人总结为吸、舔、摘、阉割四字战术。
也就是说,全身放松,臀部和大腿用力收紧,配合吸气,舌头舔腭,肛门向上抬起,稍屏呼吸,然后慢慢吸气,全身放松。
如上所述,各种健身方法不受时间、环境等条件的限制。 重要的是你能否实施并保持它。 希望这10个战术能帮助你青春常驻,身体轻盈,健康,长寿。
2015年毕业于贵阳中医学院,医学学士,师从“安顺市名中医”毛永兴医师十余年,在继承发扬师承的基础上对于各种急慢性疾病有自己独特认识。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妇科病,男女不孕不育,脾胃病,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各类内科杂病。
尤善于纯针灸治疗各类痛症、内科疾病及纯中医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各类内分泌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