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降温是养生的关键。一般夏天喜欢冷水浴和冷饮。我认为这样可以降低温度,在中医看来,这种方法不符合养生原则。中医认为夏天养生热要用热来降温。
1、洗热水澡
夏天洗冷水澡,皮肤毛细血管会收缩,洗后半角会更热。热水洗澡会出汗很多,但会扩张毛细血管,使机体释放热量,促进新陈代谢,加快乳酸等代谢产物的清除,消除人体疲劳。水温一般最好控制在30 左右。
2、热毛巾擦身体
夏天身体容易出汗,及时擦汗可以使皮肤空气流通,但必须用热毛巾,才能不刺激毛细血管,适应人体冷却规律。
3、把脚泡在热水里
打开全身毛孔,有助于散热。因此,夏天用热水泡脚可以促进排汗,增强汗腺功能,提高耐热性。每天晚上睡觉前用约40左右的温水浸泡双脚(踝关节被水淹没的地方),每次浸泡15~20分钟(期间可以加热水保持水温),会感觉出一点汗。
喝热茶。
冷饮只能暂时消暑,不能长时间解热、解渴、吃太多。否则,胃肠温度会下降,引起不规则的收缩,从而引起腹痛、腹泻等。喝热茶可以刺激毛细血管普遍松弛,但体温反而明显降低。研究结果表明,喝一杯热茶可以使体温降低1 ~ 29分钟,降低温度可以维持15分钟以上。所以夏天喝热茶是很容易消暑的方法。可以只泡茶叶,也可以喝水果茶、花茶等,还可以把10克干的橘子皮洗干净,撕成小块,和5克绿茶一起放在杯子里煮10分钟左右的水、盖子,去掉残渣,放一块冰糖喝。韩国人有三伏天吃参鸡汤的习惯,是消暑的有效方法。
5.吃温热的食物
很多人认为天气热,有些食物不加热也能吃,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湿热的环境容易滋生细菌等致病微生物,加热具有消毒灭菌作用,保护人们的身体不受细菌侵害。炒菜时,可以用大葱、大蒜、生姜等适当调味,有助于排出身体的汗水,防止中暑。
6、体育运动出了热汗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人体的耐热性,提高体温调节功能,同时增强体质,预防中暑。为了避免中暑,夏季运动时间可以选择晚上6 ~ 7点左右,健身项目可以选择游泳、散步、太极拳。运动时要穿纯棉材料、吸汗性好、透气性好的衣服,运动后要擦身上的汗,要等到体温恢复后再使用空调。
7、脐敷。
用温度在40左右的热水台或湿毛巾轻轻涂抹在肚脐上,几分钟后摘下来,每天坚持敷1~2次,是古人治疗酷暑的方法之一。每天晚上睡觉前空腹,双手都可以热搓,手掌左下角右上角折在肚脐上,逆时针一点一点地搓,一次转动20 ~ 30圈。热空调
空调调节到25~ 26是适合人体的温度,可以避免室内外大温差带来的不便、节能和环境保护。
8、温汗
出汗是人体散热的方式,但由于空调的普遍应用,长期处于温度稳定环境的人汗腺几乎处于闲置状态,到了需要出汗的季节,夏天也不会经常出汗,这对健康有害。按照四季法则和生命法则出发的话,流汗的时候会出汗。生姜有出汗、止吐、解毒三种功效,经常喝姜汤,有出汗降温的功效,每天早上可以用生姜线泡水喝,也可以用生姜冲泡红茶,晚上不能吃生姜。
9、衣服不要太暴露
夏天人们的衣服越薄,暴露在身体里的部分也越多,我认为可以降温,但不是这样。外部气温高于皮肤温度时,皮肤不仅不能降温,还能从外部环境中吸收热量。如果穿着的暴露面积太大,热辐射很容易渗入皮肤,反而会变得更热,这就是夏天胃痛更热的原因。专家们建议夏天穿轻便、透气性好、宽松的衣服。明亮的系列很好。暴露面积不得超过人体总表面积的25%,建议外出时戴帽子、撑伞、戴墨镜、穿长袖裤子保护皮肤。
上面介绍了夏季炎热降温的养生方法。我得提醒你,运动出汗后不要马上洗澡,要等一会儿洗澡。
2015年毕业于贵阳中医学院,医学学士,师从“安顺市名中医”毛永兴医师十余年,在继承发扬师承的基础上对于各种急慢性疾病有自己独特认识。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妇科病,男女不孕不育,脾胃病,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各类内科杂病。
尤善于纯针灸治疗各类痛症、内科疾病及纯中医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各类内分泌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