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医生博客
转载:诊余医话一则——溃疡病与钟乳石方

诊余医话一则——溃疡病钟乳石

作者/祝谌予讲述 粱晓春整理

一、钟乳石方的适应症及方义

1、适应症

博采众方,验之于临床,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是提高疗效的一条重要途径。一次我与一位老友闲谈,获知他自拟钟乳石方对于溃疡病有良好的疗效,便用之于临床,并深究其理。经过反复的摸索,得出钟乳石方的适应证:对于寒热错综、虚实挟杂、脾胃不和的溃疡病,确有良效。

2、组成

钟乳石方的组成:钟乳石30克,黄柏10克,肉桂5克,蒲公英30克,甘草6克。

方中钟乳石甘温入肾、温阳以暖脾,安五脏、补虚损。

肉桂辛甘大热、入脾肾两经,温肾阳、暖脾土、除冷积、通血脉。现代药理研究肉桂皮油可刺激胃液分泌,促进消化功能,并可缓解胃肠痉挛,起到止痛的作用。

黄柏苦寒入肾、膀胱、大肠经,清热燥湿、滋肾降火。

蒲公英苦甘寒入肝胃二经,清热解毒且有健胃作用,临床报导有用单味蒲公英治疗溃疡病,有促进溃疡面愈合的效用。

甘草味甘平,补中健脾、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五药合用,苦寒泻热,辛温散寒,寒热并调,补虚扶正,以达到阴阳协和的目的。

3、组方法则

本方体现出胃病从肾论治的法则

《内经》载:“肾者胃之关也。”李中梓认为先天之本在肾,后天之本在脾;“精血之司在命门,水谷之司在脾胃,故命门得先天之气,脾得后天之气也,是以水谷之海,本赖先天之主”。

赵献可也认为饮食入胃,譬如水谷在锅中,必须火煮才能熟。这个火就是命门之火,在下焦蒸熟,始能运化。因此他提出补脾不如补肾的论点。

我在临床遇到一位干部患胃溃疡十余年,胃脘痛反复发作,喜冷饮但饮冷即痛。请我诊治,给予钟乳石方治疗,一个月后欣然告云:您老为我治疗溃疡病何以连同我阳痿之疾一并治愈了呢?还有一位患者,因十二指肠溃疡服用本方,竟连腰痛、足后跟痛全部治愈。临床进一步证实:本方是从治肾入手,而取到治脾胃之效的。

二、溃疡病概述

溃疡病包括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相当于祖国医学“胃脘痛”、“肝胃气痛”等范畴。临床表现为胃脘疼痛,呈规律性的发作;嗳腐吞酸,呃逆嘈杂,食欲不振,腹胀,大便不调。一般教科书中把胃痛多分为肝气犯胃和脾胃虚寒两大类,治疗不外乎疏肝和胃、温中散寒、清泻胃热、补益脾胃等法。

事实上临床所见溃疡病以寒热错综、虚实挟杂为多见。比如胃痛,食冷则剧、喜温喜按,但又口苦口干,嗳腐吞酸,大便干。乃因脾胃同属中焦,一阴一阳,胃喜润恶燥,脾喜燥恶湿。脾属阴易生湿,胃属阳易生热。湿为阴邪,热为阳邪。脾病多见脾阳不运,胃病多见胃阴不足。病人不能依书而病,临证也就不可照书而医。应当融汇变通,灵活运用,方能达到治愈的目的。

三、医案

举一例说明:张某,男性,29岁,干部。胃脘痛八年余,1974年在某医院经X线诊断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经常服用止痛、制酸的西药和舒肝和胃的中药,疗效欠佳。每于饥饿时或饭后3~4小时疼痛发作,胃脘胀痛,连及两胁甚则呕吐,得食痛缓,喜温喜按,嗳腐吞酸、大便干、小便黄、寐差、舌红苔黄腻。

综观脉证,确属寒热互结,脾胃失和,升降失常,胃机受阻,不通则痛。

治宜调和脾胃,散寒泻热。遂予钟乳石方加味治疗。

方用:钟乳石30克,肉桂5克,黄柏10克,蒲公英30克,甘草6克,木香10克,6剂水煎服。

二诊即见病人气色较前好转。询之胃脘痛明显减轻,发作次数减少,惟感胸胁苦满,舌红苔薄黄。效不更方,原方加柴胡10克,郁金10克,以舒肝气、畅气机。

三诊病人曰:胃脘近两周一次未痛,这是以往未有的。且纳食增加,睡眠安宁,诸证悉除。嘱原方继进6剂以资巩固。嗣后未再复发。

毛家立
安顺市中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

2015年毕业于贵阳中医学院,医学学士,师从“安顺市名中医”毛永兴医师十余年,在继承发扬师承的基础上对于各种急慢性疾病有自己独特认识。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妇科病,男女不孕不育,脾胃病,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各类内科杂病。

尤善于纯针灸治疗各类痛症、内科疾病及纯中医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各类内分泌疾病。

随机推荐
黔ICP备20220036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