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一般将补益类中药分为四类。也就是说,补血类中药、补血类中药、补阴类中药、补阳类中药。其中保身中药有人参、党参、西洋参、黄芪、白术、山药、枣等。补血中药有当归、熟酒、阿胶、何首乌、欧迪、龙眼肉等。补阴类中药有沙参、玉竹、脉动、百合、枸杞、黑芝麻等。滋补类中药有鹿茸、冬虫夏草、韭菜、蛤蚌、豆浆、核桃肉等。那么,如何使用这些补益类中药呢?中医主要根据病情和季节选择。
第一,根据病情补益
中医在疾病认识、诊断、治疗中最注重辨证分型。这是非常突出的特点和原则。用药物治病也是一样。在补益方面的选择也是如此。根据中医学的特点,区分阴阳气血的虚实,辨别药物,才能真正发挥补益的功效。
气虚:如果犯困、呼吸困难、话不多、话弱、食欲不振、大便稀、稍微运动,就可以判定出汗下降时气虚。这时可以服用人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等补气类中药,也可以服用以该药为主的各种成药或汤剂等中药。
血虚:经常出现头晕、脸色黄、嘴唇和指甲浅、心悸、女性月经不调等症状。这时可以服用当归、何首乌、阿胶、龙眼肉、熟肉等补血中药。
阴虚:经常身体消瘦、头晕、嘴唇发红、失眠、潮湿、盗汗、咳嗽咯血、遗精。可以选择沙参、玉竹、脉动、百合、枸杞等,以该药为主的成药或汤剂。
杨河:你可以看到很多脸色苍白,四肢冰冷,没有脉搏,腰膝酸痛,出汗,小便清澈。可以选择鹿茸、冬虫夏草、韭菜、杜仲、核桃仁等滋补类中药,也可以选择以该药为主的成药或汤剂等中药。
一般来说,虚证不单纯是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而是密切相关的。中医理论认为气血动员,阴阳互相扎根,病理上经常互相影响。如果气虚不能产生血,血虚又会影响气虚。阴虚可以引起阳虚,阳虚可以引起阴虚,最终导致阴阳气血。因此,根据症状的具体变化,要正确使用补益类中药。
第二,及时补益。
中医所说的病不仅说明气血阴阳的虚实,还反映人是完整的有机体,反映人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一年来,春夏秋冬季节不同,对人体形成了不同的环境,中医认为春天温度、夏天热、炎热潮湿、秋天冷、冬天冷。人的生理病理受这个季节气候变化的影响,因此,在健康状况或疾病发生时,必须根据季节特性使用补益类药物。
春天,特别是雪暖性小的情况下,如果遇到气候,肝病多发时,可以应用枸杞、女贞子、杭菊、菊花结晶等阴阳间药品。夏天身体出汗多,中药容易伤津液和火器,所以经常喝绿豆汤、莲藕粉、莲藕粥等不仅能培养阴益气,还能解暑。另外,夏天温度高,如果下雨多,湿度会大大增加,有助于细菌的繁殖,所以夏天容易出现胃肠疾病,所以经常服用麝香定期水(丸)可以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秋天天气寒冷,气候干燥,人体开始进入收缩状态,这个季节经常发生老年人咳嗽或咽喉痛,这时可以服用银耳冰汤制服等生津润干燥的药物,加上千贝效果更好。也可以吃百合粥、秋梨霜等。冬天的天气很冷。为了寒冷和保暖,为了熬过冬天,人体正处于准备储存能量的阶段。这时候可以适当补充,增加体内的静血和元气,不仅可以防止寒冷和抗病,还可以为第二年春天打下良好的生长基础。人参、枸杞、何秀宇、杜中、陆青龙、天马、胡桃仁等都可以使用,阴阳都很虚的人还可以服用金弓肾气丸。
从上面可以看出,一年四季的变化与药物选择密切相关,如果不考虑季节的差异,不进行分辨分析而使用药物,轻度人达不到目的,重度人就会加重病情,危及健康。因此,四季药物使用的学问不容忽视。
2015年毕业于贵阳中医学院,医学学士,师从“安顺市名中医”毛永兴医师十余年,在继承发扬师承的基础上对于各种急慢性疾病有自己独特认识。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妇科病,男女不孕不育,脾胃病,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各类内科杂病。
尤善于纯针灸治疗各类痛症、内科疾病及纯中医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各类内分泌疾病。